加入商会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史知识
【党史人物】 他叫黄继光,永远21岁!
来源: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08日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要有人成为英雄,69年前的今天黄继光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1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3月,黄继光报名参军,这一年的他刚满20岁。

乡亲们送给黄继光一条写着“可爱祖国”的手帕,临行的黄继光又把这条手帕送给了母亲:“妈妈,我马上要到前线去了。你要想儿子的时候,你就把这张手帕拿出来看一下,你的儿子就在你身边。”

带着对母亲的思念,黄继光走上了战场,他被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6连担任通信员。


 

 

1952年4月,黄继光所在的第15军到五圣山阵地接防。此时黄继光已经调至营部给营参谋长当通讯员。有一天,电影队带来苏联电影《普通一兵》,看了电影中男主人公用胸膛堵住机枪口的画面,黄继光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1952年10月初,为了谋求在停战谈判中的有利地位,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美军把志愿军的中部战线要点五圣山作为攻击目标。

对于五圣山,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曾经这样强调:“五圣山是朝鲜的中线门户,如果失掉五圣山,我们就要退后200公里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敌人想要拿下五圣山,就要攻下它前面的志愿军部署的537.7高地和597.9高地。这两个高地之间有一个仅有十余户人家的小山村上甘岭,这里也是五圣山的重要门户。这次战役也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指挥部队以上甘岭为主要进攻目标,发动“金化攻势”。他甚至狂妄地认为,只要五天就可以消灭这里的全部志愿军。


 

 

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开始第六天,志愿军已经丢失了全部表面阵地。

为了夺回失守的阵地,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下令集中44门重炮和一个火箭炮团的兵力,对重要的537.7和597.9高地实行反攻。师长崔建功命令所有干部下派一级,全部到前线参加战斗。


 

 

经过大半夜的浴血奋战,志愿军收回了537.7高地的全部阵地、597.9高地的大部分阵地,可是唯独这0号阵地久攻不下。

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营参谋长心急如焚,让通讯员去6连传达命令,务必在天亮之前拿下0号阵地。

这名传达命令的通讯员,就是黄继光,冲进6连指挥所的黄继光发现原本100多人的6连,只剩下了16人。


 

 

就在连长万福来向战士们喊谁要一起上去的时候,黄继光猛地拦住了他。

“副参谋长,请您把任务派给我吧。”见副参谋长有些迟疑,黄继光严肃地请求道:“我保证完成任务!”战士肖登良、吴三羊也挤过来请战“我们一起上!”迫不得已,张广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黄继光,我任命你为六班班长,由你们三个去完成爆破任务。”事实上,六连已没有其他人选。

三人将身上的物件全部上交,包括抗美援朝纪念章。黄继光还特别将妈妈写给他的信,交给了连长万福来。黄妈妈在信中这样写道:“现在我什么都不想,我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黄继光请求连长:“如果我牺牲了,请你们代我给妈妈去一封信,让她老人家知道,她的儿子对得起她,对得起祖国人民。”之后他又立下军令状,“请首长们放心,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


 

 

黄继光将入党申请书及参战决心书也一并交给了指导员冯玉庆。决心书中这样写道:“当看到朝鲜土地上的重重弹痕和一群群的孤儿,不尽(禁)流下眼泪,恨不得将敌垂(碎)尸万段,为孤儿报仇。亲爱的首长,今天是我立功的好机会,我坚决要向敌人讨还这笔血债,为朝鲜的彻底解放而勇敢的(地)战斗……当需要我的时候,我保证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决心用苏军马特洛索夫的英雄气概去赢得战斗的胜利,请上级放心吧,请慰问团听我的好消息吧……”


 

 

敬了标准的军礼,三人猫腰冲出了坑道。他们越过山梁,一会儿进入弹坑隐蔽,一会儿藏匿在敌人尸体旁,在吴三羊的掩护下,黄继光和肖登良顺利将手雷塞进了东西两侧地堡,左右两个火力点很快没了声息,可30米远的中心地堡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黄继光和肖登良分别炸掉了敌人东西两侧地堡,此时只剩下中间的地堡。敌人机枪扫射之下,吴三羊牺牲了,黄继光和肖登良也倒下了,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此时的肖登良再也站不起来,只有黄继光还拖着一条伤腿缓慢向前爬去。他奋力扔出一颗手雷的同时也倒在了地上。


 

 

手雷只炸掉了地堡的一角,敌人的机枪换了射击孔继续扫射,连长和指导员眼睛冒火正准备冲上去。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们突然看见冲锋的道路上,有一个身影动了起来,那个身影就是黄继光。他用受伤的胳膊吃力地撑起身体,艰难向地堡的方向爬去,一米,一米,又一米,目标越来越近。连长、指导员摒住呼吸,终于,黄继光运动到了正在喷吐着火舌的地堡旁。黎明就要到来,近在咫尺的胜利之门仿佛又变得遥不可及。黄继光此时已经没有手雷了,他爬到了主暗堡射击的死角,用力撑起上身,艰难地站起并猛然挺直了身子,用自己并不宽阔的胸膛堵住了敌人喷火的机枪口。


 

 

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只手抓紧了麻包,敌人的子弹将他的身体打成了蜂窝,胸腹之处血肉模糊,背部已被洞穿。“当需要我的时候,我保证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黄继光以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这时6连的战士们冲出战壕,他们踏着黄继光走过的道路,冲向了敌人的地堡,将子弹全部射向美国士兵。


 

 

1952年10月20日清晨,战斗结束了。此时战友们发现黄继光仍然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着地堡上的麻包,敌人的子弹穿过他的腹部,在背部留下了一个碗口大小的窟窿。

1953年2月26日,黄继光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953年3月30日,第15军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


 

 

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并未流下一滴眼泪,她只是独自坐在村口看着儿子离开的方向……


 

 

哥哥牺牲半年后,母亲将家中唯一健全的儿子黄继恕也送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成为第23军第73师第218团第2营第6连的一名战士。


 

 

1953年,黄妈妈作为特级战斗英雄家属模范出席了当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会议结束时,她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之后受邀到中南海毛主席家中做客。


 


“毛主席,您老人家好啊!”黄妈妈说。“黄妈妈,你好啊!主席回应道,“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他们都牺牲得光荣,我们都是烈属啊。”


 

 

会后,毛主席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的家里做客,表达了一位烈士的父亲对一位英雄的母亲的敬意。

李继德老人,是黄继光当年的战友。“12月,零下39℃,脚冻坏了,手冻烂了,黄继光爬起来,把手雷一堵,又用身体堵了上去……”


 


回忆起战友黄继光牺牲的情形,上甘岭一等功臣贾汝功泪满衣襟:“黄继光的胸前打成蜂窝,他的背后打空了,打空了,没有血肉……”

 

 

 

 

用胸膛抵住喷火枪口,用生命直面冰冷死亡,一身硬骨头,满腔赤诚血!

21岁的黄继光,活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

 

来源:共青团中央

 

网站标识码:1300000055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12007627号-1  公安备案号:13010802000998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泰华街466号 邮编:050061 电话:(0311)87805950 87805531 传真:(0311)87805950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