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现场。
11月29日上午,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北京开幕,着力构筑京津冀面向全球招商推介与资源聚合平台。
本次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会上,京津冀分别推介了三地产业发展优势、思路和主要内容。
北京市遵循“一二三四五”的高精尖产业培育发展思路,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首都核心功能这一核心要求,探索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减量条件下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引领津冀两地产业协同创新升级的新模式。
天津市充分发挥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的先天优势,立足“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以滨海新区为主要聚集区,牵头培育京津冀网络安全产业集群,打造滨海新区“中国信创谷”,深化区域协同,构建“1+3+4”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了企业发展承载力,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河北省持续推动完善全省产业体系,打造333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发展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以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为契机,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出台了生物医药“1+3”、电子信息“1+5+5”、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配套政策文件,聚力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弥补创新短板。
大会发布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报告(2023)》,系统回顾了过去九年京津冀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耦合、创新创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多方面的协同成就,总结了京津冀产业协同特色,推出了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经验案例,指引实践再深化、再提升。
“五群六链五廊”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
在主题推介环节,大会发布了“五群六链五廊”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首次发布了氢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成为投资京津冀的指南针和导航图,助力构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新体系。
项目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大会达成意向签约项目约152个,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签约项目覆盖氢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六大产业链条和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五大产业集群。
本次大会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首批推出氢能全产业链、机器人+、自动驾驶规模化拓展、智慧港口和绿色交通、生物医药和医疗、智慧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等八大类场景建设清单。
“织网工程”启动。
此外,16家行业协会代表单位共同见证了京津冀产业链“织网工程”的启动。未来,京津冀地区将以产业链“织网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引导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力量,完善建立政企间、企业间、行业间的链接服务网络。另外,大会举行了“投资京津冀·联合招商合作伙伴”授牌仪式,邀请来自普华永道、德勤等12家合作伙伴面向全球全国进行产业链补链招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京津冀。
本次大会共来自京津冀及其他地区近4000人报名参与,近50家国际商会、外资企业代表,及京津冀之外的近400家企业现场参会。
来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记者 袁立朋 王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