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次试水签下51个重大项目 今年京津冀将再围绕重点产业协同招商
2023年,京津冀三地首次试水联合招商引资,实现51个重大项目签约。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获悉,今年三地在协同招商上还有不少动作,将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京津冀联合推介,并组织三地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合作。
京津冀三地今年将继续开展协同招商引资,助力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市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依托2024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京津冀联合推介,并组织三地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合作。配合相关部门围绕“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聚焦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吸引上下游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企业和产业项目,在三地梯次合理布局。
来源:北京日报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4/20240224/20240224_001/content_20240224_001_4.htm#page0?digital:newspaperBjrb:s65d90078e4b06c5601ec167b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2.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 外贸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
十年前的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海关统计,十年间,京津冀坚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区域外贸总值由2014年的3.7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5.03万亿元,增长34.4%。外贸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经京津冀三地口岸进出口货物3.0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28.3%。十年来,京津冀区域综合保税区数量由2014年的2个增至11个,实现外贸进出口4513.3亿元,较2014年增长10.2倍,占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的7.1%,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来源:央视网
https://news.cctv.com/2024/02/26/ARTITBmSlyoNJjs7lEXIvNt0240226.shtm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显著 一组数据看“一核两翼”新格局
今年1月,第二批北京市级部门完成搬迁,目前已有近3万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在副中心办公。一批央企、市属企业和民企相继落户副中心,不少优质学校和三级医院在副中心建设分校、分院,大大提升副中心的公共服务水平。副中心与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连续五年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跨界道路已达10条,途经通州和廊坊燕郊等地的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地铁22号线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据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连续四年来保持每年千亿级投资强度,正在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7481017561713812957&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2CFE5DBB-7AAC-4814-B84C-1BB89C850E3E_730623004718&share_to=copy_ur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4.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推出第五批“同事同标”事项 三地自贸试验区该类事项累计达到203项
近日,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部门联合推出第五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共24项。
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累计达到203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备案、行政征收、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6种事项类型,涉及公安、税务、医保、知识产权等14个部门。这些事项在三地自贸试验区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在京津冀之间自由流动。
来源:河北日报
https://hbrb.hebnews.cn/pc/paper/c/202402/27/content_219429.htm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5.京津冀金融“活水” 助力生物医药产业跃上千亿量级
石家庄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生物医药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千亿。据悉,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目前聚集生物医药企业243家,累计承接“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生物医药类项目65个,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蓬勃动力。
2023年度的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共计40项,且全为生物医药领域。2023年度京津冀资助总经费2400万元,京津冀三地各出资800万元。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京津冀人才投身到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中。截至2023年底,石家庄共有生物医药企业1299家,营收占全省生物医药行业60%以上,石家庄生物医药跃上千亿量级。
来源:央广网
https://www.cnr.cn/hebei/tpxw/20240223/t20240223_526605256.shtm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6.京津冀三地协同立法走实走深
10年来,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创新机制制度,围绕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交通一体化等重点领域开展协同立法,畅通沟通机制、联动执法检查,逐步向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协同迈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地实施提供法治保障。
来源: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4-02/25/c_1310765298.htm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7.雄安综合保税区首票出口业务通关
一辆装载有15万个压电石英的货车从雄安综合保税区卡口驶出,将运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口至日本,这是雄安综合保税区开展的首票出口业务,标志着雄安综合保税区正式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
该批货物生产商表示,雄安综合保税区的出口退税、保税仓储功能对国际分拨业务具有独特优势,首票业务的顺利通关更加坚定了他们拓宽国际市场的信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4/02-24/10169197.shtm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8.数量全省第一 石家庄新增31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2023年,石家庄市的河北高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业之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新增数量全省第一。
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旨在引导企业树立“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让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截至目前,石家庄市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42家,共计146家。国家、省单项冠军总数均为全省第一。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678588938703246&wfr=spider&for=pc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9.从“绿色支撑”到“一体发展”——承德市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闯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蝶变之路综述
入京津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40多家央企及能源领域龙头骨干企业与承德市开展项目合作,兴隆、滦平、丰宁环首都三县开通至北京的城际公交,“承德山水”品牌农产品京津市场销售2亿元,丰宁的“120”已纳入北京“120”指挥系统……去年以来,承德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承德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努力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交通“一体化”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人民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开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来源:和合承德网
https://www.hehechengde.cn/news/cdnews/sz/2024-02-26/218137.htm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10.京津数据张家口“算”
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不断加快,张家口已经成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地区之一,成为环京最佳溢出算力需求承载地。目前,秦淮数据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预制化、模块化经验,能够高效满足客户对不同场景的极速交付与弹性扩容需求。企业负责人表示,面向智算未来,秦淮数据将继续扎根怀来、扎根张家口,前瞻探索零碳算力、智算中心等发展浪潮,不断增强算力赋能成效,助力河北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来源:张家口日报
http://szbk.zjknews.com/zjkrb/2024/02/25/app_361722.htm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11.京张两地的“手”越“牵”越紧
承接京津转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91个,总投资2423多亿元;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张家口到北京最快47分钟到达,京张两地交通互联更加便捷;张家口市44个重点文旅项目全部纳入了北京市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项目库;11家省属、市属医院与北京13家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两地医疗卫生领域的跨区域合作共建共享……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https://hebei.hebnews.cn/2024-02/25/content_9142809.htm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12.唐山:京曹两地“一家亲”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是北京市、河北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共同打造的跨区域共建省级协同发展示范平台。自2014年6月起,在北京市、河北省和唐山市的积极推动下,该示范区和曹妃甸区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冀《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聚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项目转移,以“做实做强产业链群精准招商、重大协同项目跑办、京唐企业双向服务”为重点,协同发展的举措不断创新,协同发展的成果逐步凸显。十年来,曹妃甸区实施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2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68.81亿元。其中北京项目239个,总投资1963.98亿元,完成投资1711.84亿元。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https://epaper.huanbohainews.com.cn/tsldrb/pad/content/202402/27/content_86495.htm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13.保定:协同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揭秘全国首条5G-A汽车柔性产线
十年奋进 砥砺前行,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三地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
在河北保定,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就在长城汽车的生产线上结出了硕果。下面就随本台记者去感受全国首条5G-A汽车柔性产线的"黑科技"。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https://web.cmc.hebtv.com/cms/rmt0336_html/19/19js/yzgj/jrjj/11407583.shtml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14.异地监管,沧州生产“北京药”
一项创新政策,催生一个产业园区。2015年1月,来自北京的首批医药企业签约落户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之前,虽有部分北京企业搬迁至河北等地,但都以个体方式进行,行业内企业集体落户河北还是首次。
目前,产业园已落地项目共计78个,总投资200亿元。其中,累计引进北京企业36家、天津企业9家。近日,记者深入产业园,探访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新实践。
来源:河北新闻网
https://hebei.hebnews.cn/2024-02/26/content_9143079.htm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来源:信息中心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