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商会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险预警
预警信息快报(第23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5日


中国驻美大使驳斥“中国产能过剩论”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日前访问哈佛大学时驳斥“中国产能过剩论”,认为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焦虑过剩。

谢锋在哈佛演讲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全球一盘棋。从国际上看,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一边大谈应对气候变化、一边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只会增加本国低碳转型成本,也拖累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步伐。

谢锋在回答提问时说,“一带一路”建设证明优质产能不仅不过剩,还能带动更多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以印尼雅万高铁建设为例,最初有人担忧客源不足,雅万高铁建成后不仅客流需求旺盛、一票难求,还带动了沿线地区高铁经济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硬联通”,也推动了两国人民“心联通”。

谢锋说,中美之间的确有竞争,中国人也不怕竞争,但必须公平公正。美国现在不是在竞争,而是搞霸凌。比如,美国根据国内法将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比赛还没开始就直接剥夺中方参赛资格。再比如,美国胁迫其他国家禁止对华出口光刻机等设备和技术,这就像田径赛上自己穿上先进跑鞋,却只许别人穿着草鞋或者光着脚跑。即便这样,还是有一些中国选手能力很强,比如中国“新三样”,光着脚也开始领先,于是美方又批评他们“能力过剩”或“产能过剩”,对其他选手构成威胁,强迫他们退出比赛,毫无公平可言。

谢锋进一步指出,竞争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两国在很多领域还有合作,中国反对以竞争定义整个中美关系。如果任由竞争主导中美关系,只会带来双输多输的战略风险。一边打着竞争的旗号打压、围堵、遏制中国,一边又声称要管控竞争、避免直接冲突,更是自欺欺人。如果把中美不发生冲突的底线设为目标,双方离冲突也就不远了。这就如同在危险的悬崖边上高速飙车,自以为车技高超,但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即使设再多的护栏也无济于事。

信息来源:新华网

 

IMF:美国赤字对全球经济构成“重大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警告,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加剧通货膨胀,对全球经济构成“重大风险”。

英国媒体《金融时报》近日报道,IMF最新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显示,预计美国明年财政赤字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1%,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仅有2%。《金融时报》援引IMF报告说,美国大规模支出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其他经济体构成风险。因此,美国迫切需要解决支出与收入严重失衡的问题。

IMF数据显示,去年,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得到控制,但美国出现“幅度相当大的财政滑坡”,赤字占GDP的比例达到8.8%,是2022年的两倍多。美国财政部去年12月29日的日报显示,联邦政府负债突破34万亿美元。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美国财政状况“特别令人担忧”,导致美联储针对高通胀的应对局面更加复杂。“从长远来看,这将提升全球经济面临的财政和金融风险。”

由于美国借贷成本与全球市场紧密相关,IMF指出,如果美国利率“突然大幅上升”,将导致全球政府债券收益率飙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汇率波动。“这种全球利率溢出效应可能导致金融条件收紧,令各国面临的风险上升。”

信息来源:新华网

 

中德加强合作对世界是个好消息

仲春时节,万物勃发。德国总理朔尔茨16日结束为期三天的对华正式访问。访华期间,朔尔茨的重庆、上海和北京三城之行各有侧重,展现了德国在绿色科技、经贸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继续推进与中国合作的意愿。中德领导人在重要国际议题上达成共识,对双方进一步拓展中德、中欧合作,加强各领域战略协调意义重大。

中德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高层交往密切,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连续多年每年都到访中国。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题为《一次很像默克尔时代的旅行》的文章中说,“现任德国总理的对华政策是对前任的延续”。

朔尔茨总理随访阵容强大,除内阁部长外,还有西门子、梅赛德斯-奔驰、拜耳、宝马等多家德企高管。朔尔茨说,他和德国企业界代表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德中两国企业界的紧密良好合作印象深刻。

据德国《商报》披露,德国商界对参与此次访问团的席位“竞争非常激烈”。朔尔茨访华带来大型商业代表团,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表明德国乃至欧洲工商界期待与中国进一步拉紧利益纽带,深化务实合作。

务实合作是中德关系的底色,互利共赢是中德关系的鲜明特色,中德双方都从彼此发展中获益匪浅。德国连续49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8年保持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两国市场高度依存。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风险”,而是双方关系稳定的保障、开创未来的机遇。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岑莱因说:“我们没有看到德国企业‘去风险’的迹象。它们在中国的投资稳定在一个创纪录的水平。”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数据显示,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4.3%,达到119亿欧元。

中德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两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无论是机械制造、汽车等传统领域,还是绿色转型、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两国都有合作共赢的巨大潜力亟待挖掘。访问期间,朔尔茨参观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了解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考察重庆大学光电学院与德国库特-施瓦伯测量与传感器科技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监测水污染物芯片;参观致力于绿色和可持续技术的德国企业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在创新技术研发、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中德都有务实合作、双向奔赴的意愿和条件。

三天三城,朔尔茨此访有助于增进中德政治互信,拓展合作空间。中德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对亚欧大陆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保护主义横行的背景下,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共同发出加强合作、提振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这对世界是个好消息。相信中德双方能够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信息来源:新华网

 

“芯片法案”资金审批缓慢,美芯片企业苦等政府资金

自美国推出《芯片与科学法》(下简称“芯片法案”)以试图重振芯片产业后,该法就一直因资金审批缓慢等原因受到质疑。近期,外媒又爆出因缺乏政府资金支持,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将缩减或取消一项新的投资计划。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8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应用材料公司原本计划在加州硅谷斥资40亿美元建设新的研发设施,但该计划因得不到足够的政府资金出现变故。“我们不仅必须建设更多的国内芯片制造能力,还要保持和扩大在基础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因为基础技术决定了未来芯片的制造方式。”应用材料公司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本公司鼓励政府和国会找到一条为商业半导体研发提供资金并履行‘芯片法案’承诺的路径。”

据美媒此前报道,美国总统拜登2022年8月签署“芯片法案”,计划为在美国制造芯片的公司提供527亿美元的补贴和税收抵免。但拜登政府今年3月表示,由于对法案中用于芯片制造的资金奖励的“压倒性需求”,他们将取消为半导体研发设施的建设、现代化或扩建提供融资机会的计划。《纽约时报》日前援引哈佛大学研究员道格·卡利达斯的话说,拜登经常把“芯片法案”称为“拐点”,“但如果这只是一锤子买卖,就有理由质疑它的有效性”。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格尔辛格表示,至少再需要一个“芯片法案”才行。产业政策倡导者则批评说,拜登将制造业迁回美国国内的努力“来得太晚了”,而且“法案规模太小”,不足以推动实现真正的制造业复兴所需的私人投资。

就在应用材料公司等企业的政府资金支持没了着落之际,拜登政府仍在努力吸引境外半导体制造企业的项目。美国商务部8日宣布,将为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代工企业台积电提供66亿美元的补助以及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台积电也发表声明,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第三座先进晶圆厂。另据路透社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拜登政府还计划宣布向韩国三星公司提供超过60亿美元的补助,以帮助该公司扩大在得克萨斯州的工厂产能。

香港半导体分析师林子恒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政府资金的分配反映出美国将先进制造作为增强半导体能力的重点。一方面,美国的半导体设计能力依然在全球领先,但半导体制造产业已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先进制程半导体的制造能力也是目前中国的短板,美国希望吸引走可能在中国建厂的企业,拉大同中国在该领域的差距。林子恒同时分析称,目前来看,“重塑半导体产业”所需要的政府资金规模十分庞大,并且“钱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此前,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投资的半导体工厂就因为熟练工人短缺等原因推迟投产。雅虎财经网日前表示,对劳动力市场的担忧已经成为将更多芯片制造商引入美国的重大障碍。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欧盟酝酿50年来最大海关改革,

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如何应对变局?

伴随中国跨境电商在欧洲市场“掘金”,欧盟海关也开始面临电商指数级增长所带来的运营压力。因此,今年2月22日,欧盟内部市场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欧盟海关法改革的立场草案,这是自1968年以来欧盟最大规模的海关改革。该草案或将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进行投票,预计下个月举行,还将在6月6日至9日欧洲选举后由新议会跟进。

根据官方解释,这个草案旨在“缓解海关当局因电子商务的指数级增长以及欧盟近年来实施的许多新产品标准、禁令、义务和制裁而承受的巨大压力。”

根据各类公开信息来看,改革可能会集中在“税”“合规”等方面。

目前,欧盟海关每年征收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 ( VAT ) 约有800亿欧元。然而欧盟的稿件中提到,有65%的电子商务出货被故意低估,这将导致巨大的收入损失。

欧盟认为,由于存在价值150欧元以下的商品免关税政策,电子商务领域很容易出现为了避税而弄虚作假的情况。而且这不仅是影响欧盟税收,还影响欧盟中小企业,他们在价格上不能“卷”过外来者。

若取消价值低于150欧元商品的关税免征政策,将对跨境电商产生明显的影响。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海关法研究会副会长朱秋沅长年跟踪欧盟海关法和跨境电商税制改革问题。他分析,本次《欧盟共同海关税则条例》修改提案对远程销售专门设计了有别于一般贸易进出口的关税税制,即增加了一套五档税率的简化税制,将远程销售的进口关税按照HS税则的章节简化划分为0%、5%、8%、12%和17%五档。虽然在简化税制下部分种类的商品关税率与一般进口接近,但也有不少商品的税率变动较大。

例如,HS税则号列第42章货品,包括皮革制品、旅行用品、手提包等商品,是中国经常出口的传统产品。本来100欧元的皮包属于150欧元以下的低值货物,属于可以免予征收关税的范围。但改革生效后,按照提案的《远程销售的简化税率表》,整个第42章的关税都提高为12%。跨境电商下的皮革面手提包(420221 00)不仅不能免征关税免税,还不能适用欧盟现行3%的一般进口关税率,而是需要适用12%的关税率。那么关税负担又增加了9个百分点。

朱秋沅指出,本次修改中,跨境电商平台会受到重大影响。在2021年的增值税改革中,欧盟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增值税方面被“视为供应商”。这次对《欧盟海关法典》修改则引入了“视同进口人”的概念,给欧盟的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增加了关税和通关方面的义务。这些平台视为在欧盟境内自己收到并供应了这些货物,将被视作进口商家,而非仅仅是中介。

此外,虽然已经有了很严格的审查制度,欧盟调查发现,有66%的网购产品不符合欧盟安全标准,接下来,欧盟也将在这一方面做出改进。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变局?朱秋沅表示,中国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当前欧盟的海关税制改革仍在立法过程中,可以前摄性参与欧盟立法进程,参与当地立法程序,通过欧盟的立法程序表达中国企业和欧盟企业的利益诉求,客观阐明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实际情况。

其次,我们在出口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盈利,还应该从长远和全局考虑,理解当地的法律理念,体现贸易合规和有序性,考虑对方的容量,更合理地进行市场布局,这将有助于实现行稳致远。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对华新一轮经济攻势?欧盟“反补贴”瞄准中国风力涡轮机

欧盟9日宣布,对涉嫌通过外国补贴在欧洲市场获得“不公平优势”的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调查。香港《南华早报》称,这是布鲁塞尔方面对中国发起的最新一轮经济攻势。

据法新社报道,欧盟竞争事务负责人玛格丽特·韦斯塔格9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中表示,“今天,我们正在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发起新的调查”,“我们正在调查西班牙、希腊、法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发展风力发电场的条件”。

《南华早报》称,这是欧盟根据去年通过的《外国补贴条例》发起的第三起针对中国的调查。法新社称,在此之前,布鲁塞尔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火车补贴展开了类似调查。韦斯塔格声称:“我们无法承受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发生的事情,在电动汽车、风能或基础芯片上再次发生。”《南华早报》称,将于6月欧洲议会选举后离任的韦斯塔格对中国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

去年11月,有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宣布加强风电产业竞争力的计划,其中包括审查中国对其风电产业的补贴。当时,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合理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保护主义行径。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网站标识码:1300000055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12007627号-1  公安备案号:13010802000998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泰华街466号 邮编:050061 电话:(0311)87805950 87805531 传真:(0311)87805950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