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商会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险预警
预警信息快报(第26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30日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增加

由中国贸促会与澳中工商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澳大利亚商务研讨会日前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200余名中澳嘉宾就智能农业、供应链韧性等议题展开讨论。中澳企业希望抓住机遇,在巩固加强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拓展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健康产业等新兴领域合作。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澳双边货物贸易额比上年增长4.1%,中国连续15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对华投资比上年增长11.7%,在中国新设立澳资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40.2%。

近两年来,中澳经贸主管部门在各层级保持密切沟通。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澳在一系列经贸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澳大利亚对华大麦、煤炭、棉花、葡萄酒等产品出口逐步恢复。2023年,澳大利亚对外贸易顺差中的近80%来自对华贸易。

兰德尔葡萄酒集团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私营葡萄酒生产商之一,该集团近期收到了约15.6万瓶来自中国的葡萄酒订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泰瑞尔酒庄总经理布鲁斯·泰瑞尔表示,澳大利亚葡萄酒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让行业从业者“对未来感到更加高兴”。

2023年8月,澳大利亚大麦重返中国市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前两个月,中国大麦进口总量为271万吨,其中近160万吨大麦进口自澳大利亚,约占59%。

澳大利亚时事评论员戴若·顾比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为全球主要农产品出口国提供了稳定的超大规模市场。澳中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经济稳定与繁荣。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六轮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4月22—26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六轮谈判在新加坡举行,部分工作组会议同期在印尼雅加达东盟秘书处召开。来自中国、东盟十国主管部门和东盟秘书处约300名官员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会。

双方积极落实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共识,全面加速谈判进程,推动在货物贸易、投资、标准合作、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竞争和消费者保护、法律与机制事务等多个领域磋商取得积极进展。

信息来源:商务部网站

 

5月1日起我国将对厄瓜多尔实施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减让

经中国、厄瓜多尔两国商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厄瓜多尔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24年5月1日起相互生效实施。

为履行《协定》关税减让有关承诺,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4年5月1日起,对原产于厄瓜多尔的部分进口货物按《协定》实施协定税率。《协定》的生效实施,将进一步激发中厄双边贸易投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提质升级。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社评:中国的产能仍然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强引擎

这几天,第26届世界能源大会在荷兰鹿特丹举行。作为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大会之一,此次会议主题是“为人类和地球重新设计能源”,吸引全球能源领域近两万名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当前世界形势下的能源转型、安全、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今年是世界能源大会召开100周年,全球处在能源转型的重要转折点,被业界认为是提出和实施重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大会的召开为大众认清当下的全球能源转型现状提供了及时的信息。

毫无疑问,在整个大会上最突出的问题和关切,仍然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及能源转型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就是如何解决确保能源安全、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的世界能源“三难困境”,实现更快、更公平和更广泛的能源转型。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为了完成《巴黎协定》设定的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目标,实现很多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目前的资源投入和相关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是远小于需求的。

在这一背景下,当前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产能过剩”,并试图由此竖起清洁能源领域的贸易壁垒这一动向,也受到了关注和讨论。其中,沙特阿美CEO阿敏·纳赛尔的相关言论尤其引发关注和共鸣。纳赛尔在世界能源大会上对中国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指出中国通过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成本,实质性地助推了西方国家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

纳赛尔的言论之所以受到关注,除了纳赛尔本人及沙特阿美在能源领域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因为他对中国在清洁能源、全球减排事业上的公允评价。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产能与技术突破,已然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强力引擎。据统计,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可以归功于中国的贡献。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成功将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成本大幅降低,提高了这些新能源产品的可普及性,不仅降低了自身碳排放,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经济、更环保的选择。

能源的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非常迫切又异常复杂,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战略。纳赛尔代表的沙特阿美对中国的赞赏,就是因为沙特等中东国家以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中国在能源转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中企在沙特建设的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为例,建成后35年内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亿吨,相当于植树5.45亿棵。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即便如此,从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紧迫形势和各国绿色产能的现状看,无论是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还是中国实现自身的“双碳”目标,目前中国的绿色产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国际能源署(IEA)警告称,当前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仍然“过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的挑战不是绿色“产能过剩”,而是严重短缺。中国的绿色产能无疑是应对挑战的“法宝”,排挤优质产能是非理性的。让中国的绿色产能发挥优势,与各国产能互补协调合作,才是全球减排路径的最优解。

美国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自身产业、打压中国优势产业的目的,试图以所谓“产能过剩”给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套上紧箍咒。但是从全球范围来讲,尤其是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角度上看,这恰恰损害了能源转型的目标。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挑战,推动能源转型,应当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而非陷入无谓的贸易争端与指责游戏,否则只会迟滞世界能源转型的步伐。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网站标识码:1300000055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12007627号-1  公安备案号:13010802000998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泰华街466号 邮编:050061 电话:(0311)87805950 87805531 传真:(0311)87805950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