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津冀交出协同发展成绩单 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5月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在天津举行。从通报会获悉,一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扎实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来源:河北新闻网
https://hebei.hebnews.cn/2024-05/13/content_9178039.htm
2.京津冀三地工(经)信部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
5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唐山高新区签订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三地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正式启动。
京津冀联合打造的首批6个协同创新产业链中,就有河北牵头的机器人产业链。三地工(经)信部门主动作为、密切合作,分别出台了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共建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整合资源、互补短板、融合提升的突破口。
来源:河北日报
https://hbrb.hebnews.cn/pc/paper/c/202405/14/content_228941.html
3.百姓看联播 | 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京津冀是怎样做到的
10年,5个万亿元台阶!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经济总量达到了10.4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的1.9倍。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关键词就俩字:协同。就拿唐山曹妃甸来说吧。这里有港口,有发展空间,累计承接北京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47个,完成投资1770多亿元,正在与京津共同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现在,河北已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家。为了让这些单位和项目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咱河北那可是做足了服务保障工作。
京津冀三地刚刚组织开展了协同发展合作事项和产业项目签约仪式,还有3个产业链联盟和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集中揭牌。有了越来越多好政策、好项目的加持,协同发展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来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http://report.hebei.com.cn/system/2024/05/13/101320223.shtml
4.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丨一家京企,如何串起一条产业链
去年7月,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秦皇岛烨贝科技有限公司、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秦皇岛烨贝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港区投资建设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基地设立遨博(秦皇岛)机器人有限公司。三方携手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基地,5年内预计产值达到100亿元。
引进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三方是如何牵手成功的?这要从海港区一家传统产业企业的转型说起。
来源:河北新闻网
https://hebei.hebnews.cn/2024-05/14/content_9178630.htm
5.一季度环首都县(市、区)经济同比增长5.8%
从省统计局获悉,一季度,河北环首都14个县(市、区)实现生产总值783.6亿元,同比增长5.8%,比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快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76.6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567.6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1∶22.5∶72.4。
来源:河北日报
https://hbrb.hebnews.cn/pc/paper/c/202405/14/content_228942.html
6.一季度 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助力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一季度末,河北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0711.6亿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增速3.0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90466.5亿元,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国增速2.7个百分点。
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8.0%,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5.8个百分点,其中,投向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9.3%。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https://www.hebtv.com/19/19js/zx/lbhj/11487225.shtml
7.上云率保持全国第一 河北企业缘何青睐工业设备上云
日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结果。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河北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2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自2021年底以来,河北省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设备上云好在哪儿?为何要推动企业工业设备上云?
工业设备上云能够显著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综合管控能力,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来源:河北新闻网
https://hebei.hebnews.cn/2024-05/14/content_9178620.htm
8.河北:铺就发展“快车道” 铁路建设实现首季“开门红”
铁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稳增长的有力支撑。一季度,我省一批重点铁路工程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织密铁路路网,服务地方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省铁路建设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完成一季度任务目标的101.3%,实现首季"开门红"。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https://www.hebtv.com/19/19js/zx/lbhj/11487222.shtml
9.雄安新区8家高水平创新平台集中揭牌
5月12日,以“聚雄才·创未来”为主题的雄安新区第二届科技·人才·创新周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安基地等8家高水平创新平台揭牌。
据介绍,雄安新区此次集中揭牌高水平创新平台,旨在大力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来源:新华社
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240512/8fb0183d1a714c6785ff2d83ddb09603/c.html
10.打造“机器人+”应用示范集聚区和产业发展高地——走进河北唐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2023年2月份,河北唐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定位于打造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创新应用示范集聚区,通过遴选京津冀机器人企业优质科技成果、解决方案与前沿技术等,结合河北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加快品牌化建设,形成京冀活跃的产业协同与互动促进京津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去年6月份,由创新中心牵头组建了河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共吸纳京津冀会员单位164家。
创新中心还编制了京津冀机器人全产业链图谱,可视化展现京津冀三地产业链上中下游及细分环节,分析产业优势及缺失环节,助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上下游产业循环互动、协同发展。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https://tangshan.huanbohainews.com.cn/2024-05/11/content_50328658.html
11.保定,着力打造京津冀首选颐养幸福城市
5月8日至10日,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一行40余人在保定市易县体验“康养之旅”,探访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体验易县非遗,感受特色养老服务,这也是市民政局积极开展的“1+N”养老服务系列活动之一。
自2023年7月京津养老行业“保定行”暨保定市养老产业推介会顺利召开以来,现已累计组织350余名北京老年人到保定进行异地养老体验活动,组织保定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到北京、天津参加推介活动5次。这是京津冀三地就区域协同养老新模式探索的深度交流,助力京保两地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保定日报
http://heb.hebei.com.cn/system/2024/05/12/101319577.shtml
来源:信息中心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