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商会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险预警
预警信息快报(第32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7日


我国共有5800余家企业通过AEO认证

“金名片”如何助力外贸发展?

5月8日至10日,第六届全球“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大会在深圳举行。

AEO是“经认证的经营者”的英文缩写。AEO制度是指世界海关组织倡导的,对信用状况、守法程度和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给予优惠便利的一项认证制度,被称作助力企业外贸发展“加速跑”的一张“金名片”。

目前,我国共有5800余家AEO企业。截至今年4月底,这5800余家AEO企业,以约1%的进出口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我国近四成的进出口值。

在第六届全球AEO大会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专家、官员、企业,寻找AEO“金名片”助力中国外贸发展的独特“密码”。


AEO企业平均查验率仅为0.33%?通关速度“快人一步”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近两年,AEO企业平均查验率仅为0.33%,为常规管理企业的五分之一;中国海关帮助AEO企业完成优先办理类服务153万次,采用“非侵入”方式查验货物1.1万批次。

“正常需要两三天,有了AEO加持,进口药几个小时就能出保税区,国内消费者最快隔天收到。”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杨海宁讲起AEO制度的“特殊待遇”,很是感慨。

北京海关所属天竺海关日前快速查验放行了该公司从德国进口的90支伏索利肽罕见病药品,用于治疗儿童软骨发育不全。

我国高质量实施AEO制度,先后出台5大类28项优惠措施。作为海关最高信用等级企业,AEO企业可以享受优先安排快速通关、优先安排进出口货物口岸检查和采样、优先实施属地查检等专属“福利”。

对广大外贸企业而言,降低查验率、提高通关速度等贸易便利性举措可以助力企业更高效开拓市场。东丽高新聚化(佛山)有限公司在南美洲的通关时间缩短一半,查验率从30%-40%下降到10%-15%,成功拓展秘鲁等共建“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唯品会自2020年加入AEO队伍,其跨境商品通关平均时长从一周缩至半天,电商平台运营效率显著提升,跨境业务攀升。

王令浚说,未来将继续提高规制环境透明度,加强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让AEO企业能够更充分、更便捷地享受优惠待遇。


享受40多项激励措施?贸易成本“更低一筹”

降低贸易成本是AEO“金名片”的另一大亮点。海关与市场监管、税务等30多个部门单位签署了AEO企业联合激励合作备忘录,AEO企业可享受多部门提供的“绿色通道”、贷款利率折扣、简化手续等40多项激励措施。

近日,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战友收到了500万元退税款。原来,青岛海关探索实施海关、税务、银行三方联动,将该企业辅导成为出口退税一类企业后,出口退税即报即审、即审即退,1个工作日内即可实现退税款快速到账。

目前,江苏有AEO企业558家,覆盖医疗器械、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作为一家AEO企业,我们享受到的担保惠企政策,每年可为企业减轻650万元的资金压力,业务办理时间也缩短了2周。”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殷明君说。

降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好专注创新升级。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我们获得AEO资质超过8年,享受到的免担保、汇总征税等优惠举措,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上百万元,进一步保障了企业创新研发投入。”金发科技相关负责人王璐说。


扩大AEO制度覆盖面? 新兴业态和中小微企业是重点

从当前5800多家AEO企业的构成看,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大型外贸骨干企业占比较大。为了使更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能从AEO制度中受益,海关通过将AEO制度不断扩大到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和广大中小微企业,积极拓展AEO制度发展的“蓄水池”和“动力源”。

海关总署稽查司司长林建田表示:“无论企业大小,只要符合AEO企业认证标准,都可以享有相同的特惠措施。中国海关将在AEO制度顶层设计、国际互认、便利化措施安排中充分考虑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体现AEO制度的普适性、包容性和科学性。”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培育企业信用动能的新路子。广州海关副关长李宇说,紧扣重大项目平台、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新业态等领域,通过关地联合培育、“链式”培育、随机认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AEO培育认证质效。

通过广州海关“链式”“集团式”培育等方式,溢达集团多家子公司均通过AEO认证,并借此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更宽。

“借AEO认证培育契机,公司全方位提档升级,去年新成立物流公司,代理报关的同时协助客户争取AEO认证。”集团物流总监赵军说,“我们和30多家企业合作,出口覆盖东南亚、欧洲、北美洲,今年业绩预计翻倍。”

在扩大AEO国际互认合作方面,5月9日,海关总署分别与布隆迪共和国税务局、冰岛税务与海关署签署AEO互认安排。至此,中国已经与28个经济体签署AEO互认协议,覆盖54个国家(地区),互认协议签署数量和互认国家(地区)数量居全球“双第一”。

优合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前3个月对冰岛的进出口额达2109.7万元,同比增长14.8%。得知中冰两国AEO互认消息,公司副董事长杨彬彬满怀期待:“作为AEO企业,期待互认安排实施后进一步降本增效,公司未来与冰岛贸易合作更加大有可为。”

信息来源:新华社

 

由负转正!4月单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8%

海关总署9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4月单月进出口3.64万亿元,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8%。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领域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动能持续增强,前4个月累计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的同时,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4月份,我国对新兴市场进出口持续向好,对欧美等传统市场进出口由降转增,加上较去年同期多2个工作日,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外贸向好态势明显。”吕大良说。

具体来看,出口方面,前4个月,我国出口7.81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创新,船舶、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分别增长108.4%、28.3%、16.2%。

进口方面,前4个月延续向好态势,进口6万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国内生产持续向好带动相关产品进口加速,制造业中间品进口增长10%,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

从贸易方式看,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5.1%。同期,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92万亿元,增长14.9%;加工贸易进出口由负转正,增长0.8%。

从外贸主体看,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红利持续释放,前4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加8.6%。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10.1%,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0.7%,占我国外贸比重达54.6%,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

从贸易伙伴看,前4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6.54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与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贸易总值为2.18万亿元,增长8.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8%。

同期,我国对欧盟、美国和韩国进出口分别下降1.8%、增长1.1%、增长5.5%;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1.7%、7.7%、17.9%。

信息来源:新华社

 

中俄贸易额连创纪录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4 月,中俄贸易额为765.81亿美元,同比增长4.7%。其中,中国自俄进口43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中国对俄出口327.34亿美元,同比减少1.9%。因此,俄罗斯的贸易顺差约为111亿美元。总体来看,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2022年的贸易额为1900多亿美元。但这还未达到极限。俄罗斯副总理安德烈·别洛乌索夫去年曾表示,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奔向3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俄贸易以本币结算的比例已增至92%。据统计,2023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1.07亿吨(同比增长24%)、液化天然气800万吨(同比增长23%)。同年,俄罗斯经输气管道(主要是“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供华天然气227亿立方米,约为2022年的1.5倍。

来源:参考消息网

 

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钟声)

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完全站不住脚

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还是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来分析,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都是伪命题。

将中国出口产品等同于产能过剩,不符合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在全球化背景下,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按照市场规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作为一个融入全球化的开放市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视野和资源配置不仅要考虑国内,还要考虑国际。如果各国生产仅满足国内需求,就不会有跨境贸易。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出口增多,这是国际分工和市场需求的结果。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完全站不住脚。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特别是在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全球对绿色产能的需求远远大于产出。从全球需求侧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的绿色产能供不应求,所谓“冲击世界市场”更是毫无根据。彭博社网站刊文认为,全球能源转型之所以有希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提供了廉价、清洁的产品。

当今时代,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学原理。中国新能源产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相关产业布局较早,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领先的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了综合性的竞争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海外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售价的情况下,依然在许多国家热销,可见中国相关产能竞争优势是由全球市场需求和中国企业效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一些人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是其骨子里的保护主义在作祟。他们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为其通过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出口寻找借口。真正过剩的不是中国的新能源产能,而是这些人滥用保护主义、打压他国正当发展的图谋。一些人口口声声反对“不公平贸易和非市场行为”,但实际上正是他们在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以非市场行为干扰自由贸易。他们散布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虚假叙事,包藏的是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祸心,旨在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保护主义言行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产供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刊文指出,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抱怨虚伪且短视,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竞争,推动平等市场准入,从质优价廉的产品中获益。

任何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言行,都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既不利于本国产业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别有用心地炒作“产能过剩”,企图在绊倒别人的同时让自己跑得更快,既不道德也不现实。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准则,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应有贡献。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决反对并严正交涉!

商务部回应美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301关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4日表示,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中方坚决反对并严正交涉。

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301关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美方非但不予以纠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美方提高301关税违背了拜登总统“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承诺,也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精神,这将严重影响双边合作氛围。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信息来源:新华网


网站标识码:1300000055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12007627号-1  公安备案号:13010802000998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泰华街466号 邮编:050061 电话:(0311)87805950 87805531 传真:(0311)87805950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