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津冀三地实现超7000项标准共享
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实现7478项标准共享。这是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6日联合举办的京津冀市场监管区域协作会议上公布的最新数据,充分体现了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标准一体化”体系所取得的部分成效。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建立了京津冀“3+X”区域协同标准化协作模式,聚焦消防、工程建设、旅游、交通、民政等领域,不断丰富“标准一体化”实践,搭建了京津冀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已实现的7478项共享标准中,北京地标2131项、天津地标1033项、河北地标4314项。此外,三地累计共建计量技术规范35项,共享计量技术规范200余项,有效推动区域计量技术协同、同质同标。
来源:新华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259575424304788&wfr=spider&for=pc
2.一场对接活动,京津冀收获几何
5月8日至9日,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对接活动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举办,吸引了28家省内外知名金融机构、80多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参加。
一场对接活动,京津冀收获几何?
据了解,本次活动共促成5个金融投资合作项目、3个项目落地战略合作协议、2个投资者联盟协议和1个基金合作协议,推动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融合,促进京津冀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来源:河北日报
https://hbrb.hebnews.cn/pc/paper/c/202405/21/content_229834.html
3.河北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到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达35%左右
河北省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达到35百亿亿次/秒(EFLOPS)以上,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左右,新增算力基础软硬件设施自主可控比例60%以上。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优势领域孵化一批行业应用大模型,培育典型应用场景30个。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在环京区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一批人工智能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来源:人民日报
http://he.people.com.cn/n2/2024/0517/c192235-40846875.html
4.一季度河北省普惠科技贷款同比增50%
一季度,8家合作银行共发放科技企业贷款932亿元,其中单笔1000万元以下普惠贷款412亿元,同比增长50%。
沧州市科技企业贷款量居首位,获得银行贷款3813笔,贷款金额64亿元,占比15.42%;石家庄市获得银行贷款3780笔,贷款金额60亿元,占比14.66%;邢台市获得银行贷款2906笔,贷款金额53亿元,占比12.92%,有效支持了当地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http://web.cmc.hebtv.com/cms/rmt0336/19/19js/zx/tt/11492901.shtml
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32.6%,1至4月河北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运行延续平稳态势。
1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分经济类型看,1至4月,我省多数经济类型企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7%,股份制企业增长7.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4%,私营企业增长7.4%。
从企业规模看,1至4月,大中小型企业生产全面增长。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8%,中型企业增长9.9%,小型企业增长3.9%。
1至4月,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40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拉动作用较大。这六个行业共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个百分点。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数据显示,1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其中,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增长4.8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增长1.0倍,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增长23.4%,集成电路制造增长13.6%。
1至4月,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均实现增长,分别增长42.0%、41.9%、9.6%、6.8%、5.5%和0.5%。
来源:河北日报
http://report.hebei.com.cn/system/2024/05/13/101320223.shtml
6.河北着力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河北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协作,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和中试熟化基地,让京津富集的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加速在河北孵化转化;积极推进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动政策先行先试;建成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68家。
对接企业实际需求,河北引入京津等地科研资源,与省内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已攻克30多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生物医药是河北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京津冀联合绘制首批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涵盖生物医药、氢能、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领域。
为促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河北省推动组建机器人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2023年,河北机器人企业达到235家,主营业务收入102.9亿元,同比增长57.1%。
创新联动,助推河北钢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2024年一季度,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
来源:人民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521898605024651&wfr=spider&for=pc
7.河北多举措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省通过金融支持、土地保障、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综合配套等5方面20条举措,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吸引更多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助力河北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河北省围绕支持康养产业发展,对康养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实现应纳尽纳,从制度上减轻入住老年人看病就医费用负担。目前,环京津24个县(市、区)为京津参保人提供养老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分别达到2117家、2713家,实现了京津参保人到河北省养老就医购药涉及医保方面无障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517/c1004-40237525.html
8.承德市获评生态环境部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称号
近日,生态环境部对全国31个地方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和推广,承德市是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地市。
承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亲自倡导的塞罕坝精神发祥地。2023年,承德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其中Ⅱ类及以上断面16个,市区PM2.5年均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优良断面比例、综合指数排名分别位于河北省设区市第一位、第二位,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考核和基础绩效量化考核均位于第一位。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亮点突出,获评河北省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全国政协人资环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等授予“202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来源:承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chengde.gov.cn/art/2024/5/17/art_362_1001783.html
9.延崇高速获评“中国建造”品牌展览工程
近日,2024年中国建造品牌推介大会在上海召开,集中展示了23个专业的建造水平、45家企业的建设成果和28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延庆至崇礼高速公路河北段作为公路工程代表,与港珠澳大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高铁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共同被评为“中国建造”品牌展览工程。
延庆至崇礼高速公路河北段是2022年冬奥会连接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主要公路通道,是交通运输部绿色、智慧示范工程,全长113.684公里。该工程先后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8项,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李春奖”河北省“安济杯奖”四川省“天府杯金奖”5项优质工程质量大奖。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https://hebei.hebnews.cn/2024-05/18/content_9181122.htm
10.秦皇岛:汽车零部件“掘金”海外
5月21日,走进位于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轮毂生产车间里正在忙碌。经过热加工、机加工、涂装、包装等工序,当日生产的7000余只轮毂将通过汽车运往天津港并发往海外。
近年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今年1月至3月,该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规上企业25家,实现营业收入143.74亿元,同比增长9.1%。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tp/2024/05-21/10220846.shtml
11.廊坊:2023年全市机器人 产业营收达21.5亿元
作为河北省机器人产业两大聚集区之一,廊坊市初步构建起集机器人研发、零部件加工、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在煤矿特种机器人、管道焊接机器人、焊缝检测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品研发及生产能力。
廊坊市机器人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是产业链下游,搬运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领域技术基础较好,而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生产,主要集中在医疗康复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和谐波减速器、控制器等配套零部件领域。2023年度,全市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21.5亿元。
来源:廊坊日报
http://epaper.lfcmw.com/rbpaper/pc/layout/202405/15/node_A01.html
12.张北柔直工程累计向京津冀输送超300亿千瓦时绿电
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张北柔直工程”),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超300亿千瓦时绿电,约等于820余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张北柔直工程于2020年6月建成投运,输电线路长度666公里,建有中都、康巴诺尔、阜康、延庆四座换流站。截至目前,工程已累计节约标准煤1050万吨。
来源:人民日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077753027954529&wfr=spider&for=pc
13.北科大迁安创新研究院揭牌 打开“北京研发、迁安转化”新通道
5月15日,北京科技大学迁安创新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迁安分院在迁安揭牌,“北京研发、迁安转化”将全面提质、提速、提效。揭牌仪式后,北京科技大学还与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等4家企业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和优质项目协议,全面加强校地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据了解,北京科技大学迁安创新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迁安分院将整合北京科技大学科研团队优势和迁安传统产业优势,聚焦迁安市产业升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着力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将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投资孵化服务平台等,引入和支持一批符合迁安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应用项目,联合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级重大专项和产业化项目,孵化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打开“北京研发、迁安转化”新通道。
来源:北京日报
14.中瑞数字化(深州)产业园开园
中瑞数字化(深州)产业园位于深州经济开发区。该产业园利用项目研发孵化、数字孪生和覆盖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医疗器械、新能源、高端纺织、智能家电、智能物流等产业优势,形成产业及人才集群。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引进博士创新团队不低于10个,引进培育中高端人才不低于200人,孵化10到15家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已有3家企业入驻园区。
来源:河北新闻网
http://hs.hebnews.cn/2024-05/21/content_9182276.htm
15.南宫:以新质生产力打造绒毛产业发展新引擎
如今,南宫市绒毛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拥有精品羊绒服装服饰生产销售2400余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年产无毛绒约4000吨,占约全国总量的20%。销售毛毡制品超过1.5亿件,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0.16亿元。
来源:邢台日报
http://www.ncwb.cn/epaper/xtrb/pc/content/202405/19/content_102274.html
来源:信息中心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