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方瓷都”举办的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陶博会”)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5届,成为国内外陶瓷产业展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唐山市贸促会抢抓政府展会转型机遇,通过思维转型、品牌焕新与价值重塑,探索出“政府引导不包办、市场主导不失序、企业主体不缺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24年举办的陶博会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协办,唐山市陶瓷协会与唐山东方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现场成交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接待观众超50万人次,参展商及观众满意度达98%,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管理思维转变
唐山市确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主导”办展原则,明确“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办展标准。唐山市贸促会牵头商务、文旅、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明确承办单位、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边界,为企业规范提供资源对接、审批服务、安全保障等支持,为展会顺利举办保驾护航。鼓励承办企业发挥市场能动性,做好展位搭建、招商招展、活动组织、广告宣传等展会工作。实行“参展商满意度+观众反馈+经济效益”三维考核,在第25届陶博会期间,收集建议127条,整改效果显著,获得参展商和群众的普遍认可,也为今后展会举办提供数据参考。
厚植产业根基,激发陶瓷产业内生动力
唐山市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主体培育等举措,不断激发陶瓷产业内生动力,推动陶瓷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陶博会构建市场化生态。唐山市出台《唐山市振兴陶瓷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唐山市推进陶瓷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陶瓷产业加快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出台《唐山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助力唐山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唐山市培育出能够承办陶博会的企业3家、配有专业服务团队的展馆3处,为陶博会市场化举办奠定了基础。打破行政摊派模式,由承办企业牵头组建招商团队,按“陶瓷+文化”“陶瓷+科技”细分领域精准对接景德镇、淄博、德化、醴陵等国内陶瓷产区;通过“以展带商”模式,吸引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家参展商携数以万计的陶瓷产品和陶瓷作品参展。举办“陶瓷产业供应对接”等活动,促成唐山陶瓷企业与山东、广东等地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意向交易额近1000万元。
深化品牌建设,打造复合型品牌
将品牌价值作为生命线,通过场景创新、文化赋能、互动升级,打造“行业盛会”+“全民节日”的复合型品牌。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陶瓷现场创作、新品发布等一系列高水平的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在陶瓷业界具有影响力的第十届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吸引了来自全国陶艺大师的近千件作品参评,有效提升了陶博会的行业影响力。设置“陶瓷生活体验”,邀请观众参与拉坯、彩绘等DIY活动,联合当地餐饮企业推出陶瓷主题餐饮服务,带动关联消费超10万元;开设“陶瓷集市”,面向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陶瓷产品;展会周边同期举办“以旧换新·夏日惠民消费节”,进一步提升展会客流量。拓宽展会传播渠道,积极加强与“河北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合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舆论宣传,有效扩大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
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
聚焦供需两端需求,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延伸价值链等方式,推动展会从“单向展示”向“双向赋能”升级。举办采购商大会吸引50家专业采购商参与,通过“一对一洽谈”促成订单额超1000万元。首次引入“共享直播”,为参展企业提供直播宣传推介,线上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由市场监管部门为创新产品提供专利咨询和维权等知识产权服务,覆盖企业80余家。加强与景德镇、淄博、醴陵等国内顶级陶瓷展会联动,共同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着力推动陶博会与唐山宴、南湖景区、河头老街等品牌旅游项目合作,实现景中有展、展中游景、融合增效。
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更需奋进。站在新的起点上,唐山市贸促会将持续服务构建“政府引导、协会搭桥、企业主导”的市场化生态,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书写“北方瓷都”创新发展的新篇章。